,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6年任副院长,党组成员;2004年任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美国、英国、瑞典、丹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
28天来,他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和人才强院”这一战略,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落到实处。这一如他23年前,回到祖国研制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扫描隧道显微镜一样敬业。不同的是,压在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任职第二天,3月3日,设立了“院长信箱”向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发出258封信,开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其英文翻译都以C开头,被中科院人亲切称之为“3C”计划。
用的话说:“这既能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院上下共同奋斗,又能从全院广大员工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他在邮件中向大家线个问题:“第一,你认为我院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二,我们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第三,如何更好地培育出重大成果和拔尖人才?第四,如何逐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结合?”
这引起了中科院全院所领导、一线科研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回应。截至3月23日,“院长信箱”收到了264封回信,收集到“中科院体制机制建设”、“科研管理与重大成果产出”、“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保障”等十多个方面的数百条建设性意见,累计2万多字。说:“每一封邮件,每一个建议我都会认真看!”他表示,这些意见还要系统归纳,在下阶段工作部署中充分吸收。
这句话很快得到了“行动”的验证。在充分吸收广大职工提出的“人才建设”建议后,作出了履新后的“第一份批示”:“变领导相马为赛场选马,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加大选拔干部的竞争性力度,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并完善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新型干部人事制度。”
3月17日,他还召开了上任后的第一个座谈会,与16位没有一点行政职务,来自不相同的领域、不一样的层次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代表倾谈创新人才建设问题。他明确说:着力解决科技工作人员的“3H”需求,即在住房(Housing)、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Home)、就医(Health)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安心做科研,尽一切可能保障一线科研人员参加科研活动时间不少于4/5。
两周来,前后看望了吴文俊、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师昌绪等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并就“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需求问题,与师昌绪等科学家交流。先后探望周光召、宋健、王志珍、周济、钟炳昌、胡启恒、赵忠贤、张劲夫、何泽慧等一些老领导和专家,并就新时期的“办院方针和办院理念”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交流中,大家提出:“中国科学院和科技界要拿出好成果、特别是真正的原始性创新成果来支撑国家发展;要对前进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思考,采取整体和联动措施稳步推进;要为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要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之路,把更多研究所推进到世界一流行列。”
这些想法与的思路不谋而合。针对院情,提出:“开放兴院”的“3O”(Open Mind、Open Eyes、Open Door)战略。他指出:“要开放观念,敢于创新试错、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争当一流;要开阔眼界,多看世界前沿、多看社会需求、多看学科交叉;要开门拓业:吸引世界一流科技帅才,鼓励人才流动,打破行业、部门与学科壁垒,加强科教结合,加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
这一从实际出发的战略,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院所领导和科研人员的拥护支持和积极回应。
仅3月份,集中组织院地合作会谈,与江苏、广东、浙江、辽宁、北京、天津、湖北、重庆、江西、海南、吉林、深圳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4个省市区,达成进一步科学技术合作共识,并签署了一批全面合作或重要方面合作的协议。同时,还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就逐步加强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达成了共识,并联合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逐步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并就空间科学卫星方面的合作逐步加强协同。
在与中组部沟通后,认为要在做好人才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顶尖人才的关注力度。中科院还将对15名国际顶级科学家进行“一对一”联系。说:“这能形成中科院与国际同行、高校顶尖科学技术人才的对话交流机制和合作共进机制。”
在的工作规划中,还安排了近期拟到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拜访的行程。他拟带队分别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向他们了解科技需求,寻求合作契机,搭建合作桥梁。说:“这一方面有利于中科院与各部委构建友好合作界面,为中科院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有效落实同志最近对我院提出的加强官产学研用相结合要求。”
经过13年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和新任领导班子思路是清醒的。认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的新期待相比,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单元的新发展相比,与国际同类科研机构的新突破相比,与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新挑战相比,我们还有差距。
在上任以来的调研中,他多次强调:“中科院必须引领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需求,前瞻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未来态势,遵循科学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精准把握院情特点和现有基础,精心谋划、踏实苦干;必须不断作出重大科学技术创新贡献,不断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科技火车头作用”。
在整体战略的带领下,中科院各科研院所的激情再次点燃。截至3月23日,通过“院长信箱”,112个提交建议的单位中有106家单位希望“研究所进入创新2020”,表达了急迫的心情。
“当好科教工作的后勤部长!”这一同志提出支持科教工作的战略,历年来在中科院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张劲夫、方毅等同志在院工作期间,大力气大规模大手笔的行政后勤保障,至今为老一辈的中科院人所称道,对科技工作者安心工作起到重大作用。自履新以来,曾多次强调:“要把广大科技人员的所思、所需、所忧,作为我们为大家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明确表示,中科院各级领导要做好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使他们安心致研。
解决科技人员家庭住房、子女教育等难题,已成为中科院各研究所所长、书记、科研人员呼吁的焦点。截至3月23日,“院长信箱”收到的112个单位的建议中,有82个单位提到人才后勤保障的问题。
3月18日,中科院与北京市举行科技座谈会,就科研项目合作、北京市科研需求、科研环境保障,尤其是科研人员的“3H”需求问题与北京市的领导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
3月24日,中科院45周岁以下在职员工都收到了一封“中国科学院青年骨干生活需求调研”活动的邮件。该活动由中科院团委与院青联联合开展,采用在线填写调查问卷方式,切实摸清中科院青年的生活需求,为中科院有关部门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说:“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是凝聚科技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激励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一。不断产出重大成果,不断培育造就高端科技人才或团队,精心培育青年后备人才,都要求必须创造必要条件和环境,支撑科学技术人员专心致研。”表示,中国科学院正考虑将责任落实到人,以分院为基本组织基础,统筹院级、分院级、所级行政后勤资源,探索建立完善现代支撑服务体系。
无论是“3C计划”、“3H计划”还是“3O计划”,28天仅仅是求真务实的开始。在的日程表上,还有创新调研的形式,按月度调研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国家各部委沟通协调的计划,还有“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的民主新风计划
正如所说: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火车头”,中科院要立足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需求,前瞻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未来态势,遵循科学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精准把握院情特点和现有基础,精心谋划、踏实苦干,向党和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 质检总局检查发动机润滑油产品7批次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