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内最大制造装备集团之一——潍柴动力利润几乎翻倍,其海外业务也发展得更加庞大。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潍柴动力从最初发家的柴油发动机业务,到如今在诸多领域,如商用车零部件、重卡、农机、智慧物流、新能源达到业内领先,离不开长期对研发的高额投入。
正是对研发的重视,才令潍柴在守住发动机龙头地位的同时,在其它相关领域也不断有所建树。
虽然各类对经济发展形势不为看好的言论,在各大媒体平台广为传播,但并非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步入下行期。虽疫情放开、物流全面恢复,2023年,国内重卡行业销量同比增长36%,轻卡亦达到17%。
商用车如此形势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潍柴动力也在2023年业绩大涨。3月26日,潍柴动力发布年报,当中显示,这一年公司营业收入2139.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2%,归母净利润涨幅更是高达84%,扣非净利润8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46%。
潍柴起家的发动机业务,自然竿头日上。2023年,公司共卖出73.6万台发动机,与上一年相比增加28%,其中技术难度颇高的M系列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销售8100余台,同比增销38%,坐稳国内发动机头把交椅,一马当先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作为具备整车整机中多项产业的企业,潍柴动力销量提升的不止发动机,其变速箱、车桥、重卡、液压传动业务去年收入分别增长42%、39.5%、45.3%、52.1%。
将法国博安社、美国PSI等海外企业纳入旗下后,潍柴动力海外业务占比相对高,几乎占据业务的半壁江山。
但潍柴海外业务规模日益庞大,靠的并非只有上述收购的海外企业,一些原本深耕国内的业务,去年销量也突飞猛进。2023年,潍柴动力发动机出口6.6万台,同比增加21%,其中M系列发动机出口超5400台,同比增幅33%,控股子公司陕重汽销售重卡11.6万辆,当中有5.2万辆销往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践行资本加产品双轮驱动的潍柴,对研发投入颇高。年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80.4亿元,达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同比增长4.06%。
在介绍其主营业务——动力系统时,潍柴动力不避讳称其“自主研发能力行业一流,从始至终保持研发高标准、大投入,其中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占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潍柴此言不虚。据悉,公司已建立中央研究院“八院一中心”研发体系,在全球建立了十大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对于处于海外的潍柴动力(东京)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潍柴雷沃(大阪)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计划继续做强。
敢于直言自己“自主研发能力行业一流”的企业,必定得有几把刷子。就拿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其电机散热、降低温升的技术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电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国内企业长期未能攻克。而潍柴却可以将之生产后,大举出口,现如今,潍柴该系列发动机全方面进入数据工程中心、刚性矿卡等全球高端市场。
长期以来对动力系统不遗余力研发投入,奠定了潍柴今日行业地位。据悉,潍柴动力2023年重卡发动机装机率达到40.9%,同比提升8.8个百分比,可以说碾压国内同行。
在动力系统业务取得技术突破同时,潍柴旗下商用车业务也进一步强化。公司旗下陕重汽自主正向研发的新新一代 X6000引领中国牵引车迈入世界高端行列。法士特商用车集成式AMT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企业想要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少不了对人才的激励。其年报显示,潍柴动力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也达到1.5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人以上。
今年2月2日,潍柴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在潍坊大剧院举行,公司掏出6500万元重奖企业重大科研成果和杰出科学技术人才。潍柴董事长谭旭光说:“只要是研发人员干成的,我们就大胆奖”,亲自为新聘任的潍柴卓越工程师、潍柴青年卓越工程师颁发聘书。
哪怕是行业龙头,也要布局未来,“寻找完成下一代吃饭的产品”,才能保住自己的行业地位。在潍柴2023年年报中公布的24个主要研发项目中,新能源相关的项目达到5个,包括新能源燃料电池牵引车开发、纯电动重卡集成化动力系统、集成式电驱系统等。
在潍柴看来,新能源渗透率不断的提高,智能化电动化加速推进,将为公司“三新”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事实上,靠柴油发动机起家的潍柴,去年在新能源、新业务上已取得些许成就,正加速构建“三新”业务新格局,积极提供“双碳”战略背景下的潍柴方案。
潍柴的“三电”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产品上已有所体现。目前,公司重卡、轻卡、客车专用电驱动总成产品研究开发,电机功率覆盖50-430kW,功率密度较竞品提升20%以上;搭载潍柴新能源动力总成的整车电耗较竞品低5%。
与此同时,潍柴燃料电池核心亦“全面领跑氢能赛道”,公司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SOFC商业化产品,热电联产效率高达92.55%,创全球最高纪录。
对于2024年,潍柴计划仍然对研发大力投入。公司在年报中称,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强化关键零部件前沿技术攻关;全方位提升电池、电机、电控和总成产品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